今年暑假,灵武市科协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的科普活动,掀起了城乡“科学热”。从社区广场的“科学打卡地”到田垄乡间的“移动科技馆”,这场科学盛宴覆盖了20多个社区和乡村,惠及了超万人次,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点燃了创新精神的火花。
市科协打破地域界限,实现了城乡科普全覆盖。在城市中,镇河塔社区和东盛街社区等地开展了“科学伴你过暑期”的活动,借助社区科技馆的声悬浮、牛顿摆等设备,打造了居民家门口的科普“打卡地”。而在乡村,自治区科协和自治区科技馆的科普大篷车则走进了崔渠口村和海子村,带来了“魔箱”、“铁钉桥”等互动展品,并为4所学校捐赠了科普书籍,举办了读书分享会。通过灵武恐龙地质公园等科普基地,青少年们也参与了劳动研学,形成了“城市社区+乡村村落+学校校园+特色基地”的全域科普网络。
为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市科协创新了科普服务,制定了涵盖农业、卫生、科普教育等的科技志愿服务“菜单”,并实行了“点单下单”机制,开展了50余场次的常态化科普服务,惠及超过15000人。结合“科学启迪未来,阅读点亮梦想”活动,科普大篷车带来了实验操作、机器人表演、阅读分享等沉浸式体验。与此同时,联合举办的“弘扬科学家精神”比赛吸引了88名师生参与,优秀作品通过多种渠道展演,营造了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展开剩余45%市科协始终秉持“科普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在第五幼儿园,孩子们通过拓印、拼电路等活动体验科学的乐趣;在第十四幼儿园的毕业季,孩子们用干冰造“云朵”,感悟科学原理。中小学校内,“非遗拓印”、“磁力小飞机”等科学小制作受到广泛欢迎。通过科技创新大赛和信息素养大赛,青少年们的创意得以实现,空气炮、马德堡半球实验等项目则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灵武市的“追光”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也在积极行动,15名成员深入学校、社区、乡镇,将科学家精神转化为生动故事。通过宣讲,学生们重温了黄大年的事迹,听取了袁隆平和王有德的奋斗故事,激励了青少年心中的科学报国梦。今年以来,宣讲活动已开展17场次,惠及5500余人,为群众中厚植崇尚科学、民族团结的理念。
作为科普工作的“主力军”和科学传播的“桥梁纽带”,市科协将群众需求作为导向,以创新服务为抓手,推动科普资源下沉基层、服务覆盖全域,让“科学热”从假期延续到日常生活中,为灵武市的产业升级、人才培育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科学动能。
国内可靠的实盘交易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